日本东北大学(东北大学,日语:とうほくだいがく,英文:Tohoku University),简称东北大。位于日本东北地方*大都市─仙台市的国立大学。东北大学创立于1907年(明治40年),是日本继东京帝国大学、京都帝国大学之后设立的第三所帝国大学。成立之初称作东北帝国大学,二战后为了消除帝国主义而改为现名。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、国学大师鲁迅、数学家苏步青等均出自此校。
东北大学向来有着“尊重研究”的光荣传统,并且代代相传,各部门都十分重视科学研究,成果累累,留下了光辉的业绩。特别是金属材料研究所,在创造KS合金钢的本多光太郎博士带领下,坚持不懈数十年,全所有很多人获得文化日本东北大学勋章、文化奖、日本科学院奖、本多纪念奖等各种奖励。科学计测研究所的大型太阳炉不仅在日本、而且在世界上也非常著名,为日本能源研究作出了贡献。理学部、工学部、医学部培养出了不少优*学者,如故布施先之在脑解剖、原校长本川弘一在脑波的基础研究方面获日本科学院奖。本村男也的病理学,加藤半治郎和中泽房吉的内科学,桂重次的外科学等均在日本医学界起开拓之功。工学部附属材料强度研究室的横堀武夫教授早在1971年就获日本科学院奖,该室研究人员在原子能、海洋开发方面的很多研究成果在国外杂志上发表,评价颇高。在日本*高等级学术奖学士院奖获奖者中,东北大学的毕业生在工程学科占全国大学的第2位,物理学、化学均战第3位,获奖人员仅次于东京大学、京都大学。而现正在东北大学工作的获奖者,工程学、法学、政治学占第2位、物理学为第3位,在获奖频数上仍为全国大学第3位。
坚持门户开放,东北大学走在日本大学的前头。早在理科大学创建时期,各学科之间就实施公开讲座教学制度,这就是该校*早期的“扩张教育”。大正二年,东北大学就破文部省禁招女生的限制招收3名女生入学,开创了日本大学中*早男女同校的先例。1973年在教育学部中设置大学教育开放中心,这在日本大学中也是*早的。该校提倡4S主义,即大学教育必须四个面向:研究日本东北大学(Study)、学生(Student)、社会(Society)、服务(Severty)。大学教育通过开展研究和培训学生为社会服务,可以开拓新视野,发现新题材。很早之前,植物园中的标本室全部向市民开放,并向他们介绍植物有关知识。这在闭锁性的日本大学教育中是难能可贵的。现在东北大学已同许多国家和地区数十所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定,接受了450名外国留学生。
东北大学治学严谨,管理有序,招生十分严格。对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。注意因材施教,在重视培养尖子学生的同时,也重视对后进学生的个别辅导。
世界大学排名:
根据资料统计,日本前五名大学依次为东京大学、京都大学、东京工业大学、东北大学、大阪大学。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2007年度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(基于《美国基本科学指标(ESI)数据库》中近11年来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列),日本东北大学列世界第42名,日本第4名;而根据武汉大学公布的2007年度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名,日本东北大学列世界第76名,日本第4名。